近年来,超声波疗法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如超声治癌、泌尿系碎石及口腔医学的应用等,已远远超过理疗科原来的一般疗法。在物理治疗领域,超声波疗法是康复治疗及日常保健过程中最重要的理疗手段。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超声波治疗仪,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波,而频率在20Hz以下的声波被称为次声波。超声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频率的超声作用于患处以达到治疗效果的物理治疗方法。物理治疗中常用的超声波频率在0.8MHz到3.3MHz之间,人类听觉系统的频率范围为20Hz到2000Hz。该频率范围内的超声波不会引起听觉反应或机械振动波,但具有显著的机械能量传递和加温效果,从而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和舒适感。
超声波治疗是一种对体表组织的非侵入性治疗。从体外发出的超声波通过表面组织传输,聚焦在深层组织上产生高能点。在短时间内,受影响的组织吸收能量并迅速升温,产生生化反应,最终导致受影响组织的损伤和变性,促进正常组织重建和微循环改善,使疼痛恢复。
超声波治疗有三大效应,分别是机械效应、温热效应与理化效应,不同效应所对应的作用不同,其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三大效应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吧!
(1)通过机械效应获得治疗效果。超声波振动频率高,携带大量能量,对人体组织具有广泛、深层、高频、高效、细胞级的按摩效果。机械效应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细胞膜通透性,提高代谢效率;软化肌肉和肌腱等软组织,改善痉挛、疼痛和行动能力不足;改善微循环,消肿,提高免疫功能;提高神经组织的痛阈以达到镇痛作用等。
(2)通过温热效应获得治疗效果。高频超声波具有显著的温热效应,可使深处的人体组织升温,通过局部温度的提高改善血液循环、代谢、营养供应机能,对结缔组织(骨骼、肌肉、肌腱、韧带等人体组织均属于结缔组织)的益处多多。
(3)通过理化效应获得治疗效果。超声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均可继发若干理化变化,可消炎、修复细胞和分子、形成空化、聚合与解聚分子、增强生物膜弥散。可改善组织营养,改变蛋白合成率、提高再生机能,加快修复过程,促进损伤的修复和愈合,减轻损伤与疼痛等。
超声波治疗仪的治疗方法有直接接触法和间接接触法,直接接触法将超声波头直接和治疗部位的皮肤接触进行治疗,需要在皮肤和声头之间应加耦合剂等。间接接触法常用于不规则的体表,局部痛觉敏感的部位或声头不便直接接触的部位如手指、足趾、踝、肘、溃疡等。
1、治疗方法
(1)移动法
该法最常用。治疗时声头轻压皮肤,在治疗部位作缓慢移动,移动速度以每秒1-2厘米为宜。常用强度0.5-1.5W/cm2。
(2)固定法
将超声波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在治疗部位。此法易产生过热而发生"骨膜疼痛反应”。故治疗剂量宜小,常用强度为0.2-0.5W/cm2,时间3-5分钟。
(3)水下法
治疗时将超声波声头和治疗肢体一起浸入36-38温开水中,声头与皮肤距离1-5厘米剂量要比直接接触法稍大。
2、治疗剂量
(1)治疗强度以0.4-1.5W/cm2为宜,水下法时强度可稍大。
(2)治疗时间一般固定法3-5分钟,移动法为5-10分钟,大面积移动可适当延长至10-20分钟。
(3)疗程一般治疗次数6-8次,慢性病10-15次或更多。每日或隔日一次,疗程间隔1-2周。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问,超声波治疗仪每个人都能用吗?其实,超声波治疗仪也有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使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超声波治疗仪有哪些适应症与禁忌症吧,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适应证
(1)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肌肉劳损、软组织扭挫伤、血肿机化、腱鞘炎、瘢痕组织、注射后硬结。
(2)骨关节病:颈椎病、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四肢慢性关节炎、腰间盘突出、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症、骨折、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3)神经系统疾病: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神经炎、神经痛、幻肢痛、坐骨神经痛等。
(4)其他:脑血管偏瘫,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眼视网膜炎、玻璃体混浊、营养不良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胃肠功能紊乱等。
2、禁忌证
(1)凡恶性肿瘤、急性全身性感染、高热、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的心区和星状神经节、出血倾向、感觉神经异常的局部、孕妇腹部等。
3、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声头应不断移动,防止重叠声波的高能量造成损伤;不可随意增加强度和治疗时间;若有疼痛、过热等不适感应暂停或停止治疗;正确使用凝胶;声头的使用应参照相应规范,避免损坏或伤及人体。
总的来说,超声波治疗仪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设备,现今被广泛用于康复医学领域。但是,说到底所有的理疗仪器相对来说都只是辅助治疗手段,比如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组织恢复等。我们在购买这种辅助治疗设备的时候可以选择通过医疗器械注册过的产品,这样安全性更有保证,用起来也更放心。